科研項目考核指標是什么意思(科研項目考核指標量化)
本文來源:半月談、青塔人才 作者:徐海波、李偉、朱涵
當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不少都落在科研課題項目論文上。在數(shù)量考核指揮棒之下,部分教師原本從容的研究心態(tài),被短視行為代替,種種充數(shù)項目、湊數(shù)論文由此產(chǎn)生。
十年磨一劍,變成年年交“匕首”,直接導致科研成果產(chǎn)出“貶值”。
“每年都有考核、計算工分,沒完成就扣獎金”
李唯(化名)是原某985高校的一名國家“杰青”。他說:“量化考核太多,我都一直沒有搞清楚。但是如果這個聘期內拿不到項目,就要被淘汰。”
李唯說,他所在高校對科研團隊的考核有詳細的指標要求,包括發(fā)表高水平論文的數(shù)量、引進各層次人才的數(shù)量以及申請各級科研項目的資金到賬數(shù)等。“合格意味著能拿到工資和基本績效,不合格就要被淘汰。”
從原某985高校工科院系對科研團隊的考核清單可以看到,一個聘期內(4年)的考核要求共有6項,科研團隊至少需完成其中3項才能視為考核合格。
“現(xiàn)在大家是拼命搞項目、發(fā)論文,雖然是4年一個聘期,但是每年都有考核,計算工分,教授的任務沒有完成,就扣發(fā)獎金。”
李唯說,4年一個周期的考核,決定你4年后能否繼續(xù)聘用。
2016年出臺的《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》規(guī)定,教師科研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于3年;科研團隊考核評價周期原則上不少于5年。
武漢原某211高校一位教授說,按照工資標準,一般大學教授基本工資就是4000元至5000元,而績效工資是按照項目總資金額度的6%計算推導出來的。如果沒完成任務,就沒有其他收入。
01、考核壓力下不敢拿有難度的項目
半月談記者調研中發(fā)現(xiàn),對于有關管理部門的量化考核,不少教授開始“反抗”。
“現(xiàn)在許多教授不愿意拿大項目,就拿300萬元左右的項目。”一位工科類青年教授認為,這樣既容易完成,對考核也有利。“大家都知道這樣是不負責,但是沒辦法。”
湖北某重點高校一名優(yōu)秀青年教授說,學院給教授下的任務折算下來,平均每年要拿下200萬元項目,他幾年前拿到一個5000多萬元的國家部委項目。
“按理說,這可以管25年,他不用擔心考核,可以安心研究。但是,4年聘期一滿,全部又清零。今年已經(jīng)過去3個月了,我每天都很緊張,都在寫基金申報材料,不然這4年再沒有拿項目,零元進賬,我考核不合格,就要滾蛋了。”
這名教授說,“這種年年考核、一個聘期后歸零、重新再考核的感覺,令人心累。”
“按照這種考核,愛因斯坦也進不了我國的985高校。即使進去了,不到2個聘期就被淘汰了。”李唯一臉嚴肅地說,“這不是一個笑話。計件工分制讓人無法安心投入原創(chuàng)性科研。”
02、別讓大學成為“計件工廠”
當前國家科研項目也是按照時間節(jié)點考核,例如一年、半年為一個節(jié)點,要求實驗進度或者階段性成果,主要是發(fā)表論文情況。“這個節(jié)點考核通過后,才撥付下一批錢。”高校教師反映。
不少有留學背景的教師說,在國外,許多教授一輩子可能沒出“成果”,同樣被認為很稱職。因為不少重大科研的背后,都有他們默默無聞的貢獻和積累。“回到國內,焦慮感變強,天天圍著考核指揮棒轉。”
“大學校園不是計件工廠,教授們更不應該是計件工人。”
湖北某重點高校一名從事教學管理的教師說,對于高校教師這個龐大的人才群體,如何構建更加合理的評價制度事關重大。
受訪高校教師們建議,應針對不同類型、層次教師,按照不同學科領域、不同研究類型,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標準。要把重心放在創(chuàng)設寬松的學術環(huán)境上,讓高校教師平心靜氣地進行科研創(chuàng)新。
“應該讓用人單位來評人才,讓成果使用單位來評成果。”
人才評價的重心應該下放,以進一步激發(fā)人才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。
原題:《高校教師“計件工”心態(tài)調查:本來十年磨一劍,結果圍著“計件”轉》